目录
1 爱情消费主义
2 赞同和喜欢的区别
3 应试教育是一场囚徒困境
4 只写自己也愿意看的文章
5 半真半假的谎言最骗人
6 「普通且自信」的男性,也会有身材焦虑吗
7 敬酒是一场服从性测试
1 爱情消费主义
我发现,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、消费主义的兴起,许多人的爱情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成年人找对象,只筛选,不培养。
如果一个人的伴侣出现了缺点,人们就会劝他找一个更好的,「不分留着过年吗」,伴侣成了一种类似于消费品的概念,该换就换,不好用就找更好的,我把这叫做「爱情消费主义」。
在这样的风气中,似乎伴侣并不属于我们,我们只是借用了他们。
当爱情成为消费品,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看到了更多的选择,经历了更多样的爱情,不用像从前一样,车马慢,书信远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,而现在车如流水马如龙,花月正春风。
但消费主义兴起一段时间后,又出现了反消费主义,人们逐渐意识到,不停地购买东西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的快乐,那快乐仅存于想象商品能够自己带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。
爱情获得了像消费品一样的繁华以后,等潮水退去,人们会开始反思爱情的本质。
在频道「school of life」有一期讲到「爱情里最黑暗的事实」
事实一:你永远无法找到那个「对的人」
普通人一生最多也只能谈十几场恋爱,即使身边走过许许多多的人,也只有少数人能和你有交集,一部分人合不来,一部分人合的来但没缘分,最后剩下一部分有缘份的人,在到达一定岁数后,大多数人就不得不考虑结婚,没有机会去寻找更合适的人了,你永远也无法找到那个对的人。
事实二:你,终究无法挽救地,是孤独的。
再热闹的聚会,也会有散的时刻,到那时落差感、空虚感都会向你袭来,拥有再多朋友,和恋人多亲密,在入睡进入绵长的梦乡时,你也只能一个人度过。
有的人不是不孤独,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孤独。
事实三:你没有可能被完全的理解。
追根纠底,一直向深层探索下去,我们就能够发现,人类所蒙受的一切苦难,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事实——那就是在银河史上,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了解他人的心思。——阿西莫夫
事实四:令人感到爱情的时刻,在开始交往时就已经结束了。
正如在电影中,主角偶然被卷入一场危机,经历了一段奥德赛般的史诗冒险,打败邪恶势力后回到家乡,故事就结束了。但人生的难题在于,褪去了英雄光环后,主角该如何度过平凡普通的一生。
爱情里也是这样,爱情剧中,男女主偶然相识,经历了许多事情,逐渐变得亲密,最后交往在一起,故事就结束了,因为暧昧才是最甜的阶段,令人感到爱情的时刻,在开始交往时就已经结束了,人生真正的难题是两个人如果度过几十年茶米油盐的一生。
所以谈许多段感情只是在浪费时光吗,甚至爱情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吗?
我觉得不尽然,人们往往在谈过几段感情之后,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否则,你可能只知道对方的好,而不知道对方到底有多好。
也并不是看过了书的最后一页,前面的内容就没有了意义。
爱情是一座两个人一起建造的房子,与其期待房子永远不会倒塌,还不如提早明白,建造房子是一辈子的事。
那么,你的「爱情消费观」是怎么样的呢?
2 赞同和喜欢的区别
在知乎,有「赞同」和「喜欢」两种相似的动作,许多人以为「喜欢」仅仅是一种比「赞同」程度更深一点,但特地设置这样一个相似的动作肯定是有原因的。
从 ui 界面来看,「赞同」比「喜欢」占据更显眼的位置。
当一个用户点赞了一篇文章,他的动态里则会显示点赞了这篇文章,而点击喜欢则不会。
在推荐算法中,「赞同」会将这篇文章推送给更多的人,「喜欢」则没有影响。
由此来看,「点赞」适合用来给那些你愿意公开支持的文章,「喜欢」则更加私人,例如,作者表达的一些观点政治不正确,但你又很喜欢,就可以点一个「喜欢」。
3 应试教育是一场囚徒困境
之前一段时间「双减」政策发布,但似乎并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。
补习班不再存在了,但学生们仍然在上家教,包括我现在也在给一个学生做 1 对 1 家教。
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,但无数学生还是会用空余时间去刷题。
似乎这种竞争并不是外界给予学生的,而是学生自发进行的,那么为什么学生都这么「卷」?
什么是「卷」
大家一起看电影,第二排的人觉得第一排的人有点挡住他了,于是他决定站起来看。
但第二排的人站起来了,第三排的人就看不到了,于是第三排的人也站起来了。
紧接着,除了第一排的人都站起来了,他们都以比之前更累的姿势看电影,但看电影的和他们全部坐下是没有区别的。
但是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了,这个趋势就无法阻止了,大家都站着,你觉得只要你带头坐下来,就有人会跟着你一起坐下,但除非你前面的人都坐下了,否则在你坐下的这部分时间你是看不了电影的,过了几分钟,你终于忍受不住还是站起来了。
在这个过程中,只有少数坐在第一排的不受到竞争的影响(保送、花钱出国)
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是看不到谁站起来的,或者说,因为人数过多,我们看不清有多少人站了起来。
这就满足了囚徒困境的一个条件:互相无法得知他人的决定。
什么是「囚徒困境」
有两个嫌疑犯,他们其中一人犯了罪,警察将他们分别关到一间屋子里,分别质问他们,如果两个人都沉默,他们会因为证据不足而都只坐牢一年;如果一个人沉默,另一个人供认对方,沉默的人会因为证据确凿而坐牢 10 年;如果他们互相供认对方,他们则会共同坐牢 8 年。
为何囚徒困境「无解」
囚徒困境最无解的点就是,当你代入一个人的视角,你会发现,假设对方选择了沉默,此时供认对方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;如果对方选择供认自己,自己就更不能选择沉默了,因此,供认对方就是「数学期望最大」的决策,于是在囚徒困境下,双方总是会选择供认对方。
在这种情况下,双方都做出了对自己更有利的决策,达成了「纳什均衡」
囚徒困境的解法
要想改变囚徒困境,不能寄希望于改变自己的选择,希望对方是个善良的人,必须要打破纳什均衡,改变对方的策略。
有这样一种游戏,两个人可以选择「平分奖金」或「偷走奖金」,如果双方都选择平分,则他们会平分奖金;如果其中一个人选择偷走,那个人会获得所有奖金,如果两个人都选择偷走,那么他们谁也拿不了奖金。
这也是一个囚徒困境,双方总是会选择最优策略——偷走奖金,即使他们总是承诺会平分。
但有一个人打破了这种均衡,他告诉对方,自己会偷走奖金,但承诺自己拿走所有奖金后会分对方一半。
这样在对方的视角下,就有两种选择,一是选择偷走,自己一分钱也得不到;二是选择平分,对方有可能会分自己奖金,最差的情况也是得不到奖金,此时他的最佳策略就从「偷走」变成了「平分」,于是他只好选择平分。
结果,那个人也没有选择偷走,而是选择了平分,他们成功分到了奖金。
为何双减政策没有减去学生们的压力
因为政策并没有改变学生的最佳策略,希望学生压力减轻,只是减轻了学生的作业,禁止补习班开展,治标不治本,只要高考仍然是以排名论英雄的「零和游戏」,学生的压力就不会减轻。
每个学生当然都希望着,大家都躺平,这样大家都不能付出很多努力而考上好大学,但只要有一个人违背了这种誓约,选择偷偷努力,他就能超越许多人,于是其他人也不敢躺平,大家最终还是回到了一起卷的纳什均衡。
不是囚徒困境的考试是什么样的
英语四六级就不是一个囚徒困境,因为学生的目标是「通过」,而是否通过与排名无关,只关乎分数,你只要过了 425 分就可以了,这是你一个人的游戏。
4 只写自己也愿意看的文章
我见过的一些博主,他们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,什么是不好的,但为了赚钱,仍然选择发布一些煽动情绪、迎合流量的作品,这些作品在当时提供了被人消遣的价值,但过一段时间后,就会人们所厌恶。
给人点好东西吃,他会记着你原来对人尊重来着,您天天想着接地气,掏人兜里的钱,人家也进步着,回头一看:「孙子,你当时给我怕什么烂电影看啊」——姜文
还有一些博主,我从前关注过,但过了一段时间后,我发现我的认知在进步,但他做的永远是那些内容,例如几年前我还是高中生,他专门做高中生的内容,但现在我都快大学毕业,他仍然在做高中生的内容,终究是吸引一批人走一批人。
因此,我每次写完一篇文章都会问自己:「如果是我自己,我愿意看吗?」
在未来,我希望我回头看我现在写的文章时,也还是能感受到一些可取之处的。
5 半真半假的谎言最骗人
如果你想要贬低一部电影,你觉得它就值 3 星,但你看得很生气,就想给它打 1 星怎么办?
也许你觉得足够撒气了,但这样可能不足以贬低这部电影,因为别人可能会觉得你的评价只是情绪使然,不具有参考意义。
那就给它打 2 星吧,2 星会让人觉得你是认真思考过,才给出这个评价的。
如果你想要责怪一个人,也不要直接骂他,强硬的态度会激起对方的反抗心理,你要好心好劝地说对方是如何让你失望,这样对方就会真的怀疑自己。
半真半假的谎言最骗人。
以前我很喜欢在社交网络上把自己的实际年龄故意说低 1 岁,如果对方本来就大你一岁,你在加上 1 岁,在大家都是十几岁的时候,两岁足够将你与别人区分开来,而 1 岁是绝对不会让别人引起怀疑的。
当然,我教你这个技巧并不只是想让你拿去骂别人、骗别人用的。
相应地,如果你想要夸赞一个人,也不要说他哪哪都好,给他打 100 分,最好挑一两个对方的优点,把别人和他作对比,说别人是怎么做的,他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,给他打 90/95 分,别人真的会感到你是真心实意地欣赏他。
6 「普通且自信」的男性,也会有身材焦虑吗
在一份 2000 人的男性身材调查中
身材焦虑程度
没有焦虑 | 轻度焦虑 | 严重焦虑 |
---|---|---|
17% | 60% | 23% |
一个长相普通身材平平的男生,如果有一个苗条漂亮的伴侣,就会被人调侃:「兄弟,你挺有钱吧?」
焦虑原因
有肚腩 | 个字矮 | 体态不好 | 皮肤不好 | 手臂太细 | 体重太轻 | 体重太重 | 其他 | 身体缺陷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49% | 46% | 45% | 40% | 29% | 23% | 36% | 11% | 6% |
我自己会因为手臂细而总穿长袖,一些男生也会因为小腿粗,即使在夏天也从不穿短裤子,
心目中的身高标准
185+ | 180+ | 175+ | 170+ | 165+ | 160+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3% | 26% | 51% | 18% | 1% | 1% |
许多女生的择偶标准都包括身高 180+,男生似乎身高在 170 以下就更是一种耻辱。
男生观察男生的重点部位
五官 | 发型 | 小腿 | 胳膊 | 皮肤 | 胸口 | 腹部 | 大腿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69% | 57% | 30% | 28% | 27% | 27% | 19% | 15% |
对于为何「小腿」占据如此高的地位,,部分男生回答「小腿好不好看是决定能否将球鞋穿得好看的因素」
男生对自己感到满意的部位
眼睛 | 手 | 小腿 | 鼻子 | 头发 | 皮肤 | 肩膀 | 胳膊 | 耳朵 | 大腿 | 胸部 | 嘴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36% | 22% | 19% | 17% | 16% | 12% | 12% | 10% | 10% | 10% | 10% | 10% |
可见男生对自己部位的满意度总体偏低,而「眼睛」之所以能居榜首,是因为人的眼睛都差不多地好看,而且不受肥胖、身材影响。
焦虑来源
看镜子时 | 社交软件上与其他同性比较 | 大众的评价 | 朋友家人的评价 | 另一半的评价 | 寻找另一半有困难 | 其他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74% | 57% | 34% | 30% | 16% | 17% | 4% |
最大来源是「自我审视」,其次是虚假的社交网络上的无意义对比。
其实根据我的观察,在一起之后,女生不太介意男生胖胖的,一些人反而觉得很可爱。
男生的偶像
唯一真神——彭于晏
男生对身材焦虑的看法
男生也需要变好看 | 男生不怎么需要变好看 | 男生不需要变好看 |
---|---|---|
82% | 8% | 10% |
结语
「男人会在 30 岁会变得油腻」也在成为一种刻板印象,希望我们男生都有勇气将自己的身材改善到满意,有平静去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,有智慧去平衡这两者。
7 敬酒是一场服从性测试
前几天过年回老家,小孩大人们在一起吃饭喝酒。
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陋习就是向别人敬酒,作为晚辈,我也被要求向各个长辈敬酒,但我坚决不用酒敬,而是用茶敬。
不喝酒是我的原则,一是我知道这玩意建议摄入量为 0,对身体有害;二是我知道这东西有成瘾性,如果不是那么喜欢喝,最好就一点别碰。
这样做自然会遭到长辈的批斗,我说:「我不喝酒」,他们说:「大家都喝酒,就你一个人喝茶算什么,一点也不尊敬别人」;我说:「我不喝酒」,他们说:「就喝一杯,一杯没事的」;我说:「我不喝酒」,他们说:「喝葡萄酒,葡萄酒不算酒」,如此云云。
我本来以为互相推搡个两三轮差不多就结束了,结果居然持续了四五轮,当时显得这个场面无比的滑稽。
最后他们也是无可奈何,就没有再说什么了。
饭桌边和我同龄的还有一个人,我暂且叫他 A 吧,A 也说自己喝不下了,想要以茶代酒,但最后没有抵抗住长辈的淫威,还是喝了一大杯酒。
当时我坐在一边看着,我想到「喝酒就是一场服从性测试」。
因为劝别人喝酒这件事,本身不是一个「请求」,而是一种「命令」,别人喝了酒,伤了他的身,对你没益处,如果别人愿意听你的话做一件伤害自己的事,这说明这个人是服从于你的。
果不其然,A 在敬酒说场面话的过程中,遭到了他们的语言消遣,让我感到可悲的是,明明长辈们都在消遣他,他却还认真做着「服务好长辈」的角色,紧张地担心自己哪点做得不好。
会帮助你的人不是那些你帮助过的人,而是帮助过你的人。
并非当你听从了他人的命令,他人就会对你更好,恰恰相反,当你听从了他人的命令,他人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命令你。
在公众号「唐夕洲」或 newsletter 可以第一时间接收更新。
加入微信读者群 or 和作者聊聊